戲說娶親嫁女

發(fā)布時間:2018-11-29 本文來源:宣傳科 作者: 系統(tǒng)

周建宏

最近受人之邀參加了一次訂親儀式,細數(shù)總共去了十多輛小車六十多人,可謂隊伍龐大十分熱鬧。尤其在儀式上過禮的一大簸箕百元大鈔,新嶄嶄的,一沓一沓的,估計有十多萬元,十分亮眼,還有金銀首飾,豬腿,活雞等物品,內(nèi)容十分豐富。

平時聽人議論過,現(xiàn)在的人娶親嫁女十分講究,很不容易,一般條件稍差點的人家承受不起。

這次真讓我見識了,什么是豐厚彩禮,什么是天價婚姻。

是啊,人間喜事,莫過于娶親嫁女;人生大事,莫過于喜結良緣踏上婚姻的紅地毯,的確是該熱鬧一番的,但是,竊以為太過張揚,太過奢侈,實不足取。

在這大半輩子中,見過不少的娶親嫁女之事,也參加過他人的婚慶典禮,并且親自幫人家接過親,也幫人家送過親,自己亦經(jīng)歷了娶親嫁女的過程。因而,對娶親嫁女這個尋常之事,已經(jīng)超出了我的想象。

現(xiàn)如今,娶親嫁女已是今非昔比,似乎有一種莫名的困惑,感覺到不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進步,越來越走向簡潔文明,而是越來越復雜化,庸俗化,低俗化,貨幣化,讓人們越來越為婚姻疲于奔命,越來越成為婚姻習俗的奴隸。

近幾年來,耳聞目睹了許多娶親嫁女的場景,最讓人感嘆的就是一個字:錢。不論是城市的或是鄉(xiāng)村的,那種排場,那種奢侈,那種浪費,那種講究,無不令人咋舌,無不讓人大開眼界。

按我們當?shù)仫L俗,凡娶親嫁女,都要經(jīng)過這樣一些過程,即認親、訂婚、結親。凡經(jīng)人介紹認識或自己相識的男女青年,都應取得雙方父母的同意。經(jīng)家庭父母同意了以后,就要確定舉行認親,訂婚,結親即舉行婚禮等儀式。每一道環(huán)節(jié),按理說,都是加深對婚姻的認可,青年男女也好,父母雙方也好,都應重在一個“情”字上,不應重在“錢”字上。

可是,讓人費解的是,現(xiàn)在談婚論嫁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經(jīng)濟的考量,每舉行一道儀式,大都是女方家唱主角,男方家只能被動服從,被動應付。

例如認親,就是在男方到女方家經(jīng)女方家人認可后,認為瞧得起小伙子了,就決定日程到男方家看住處,看家庭,這就叫認親。如果認親成功,男方家就要給予女方家來認親的人們打發(fā)禮物,一般來說就是發(fā)紅包。說起發(fā)紅包就比較講究,按數(shù)字的諧音和國人的習慣,要帶“順”和“發(fā)”的意思,也就是要帶“六”和“八”這樣的吉利數(shù)。比如16888、1688168等等。反正在尾后的數(shù)字必須要有“6”和“8”字樣,方顯吉利,又順又發(fā)。

認親這道程序,就是女方家人到男方家庭走訪,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溝通,以達到開這門親戚的共識。

定婚,就是把婚事初步確定下來,男方家要請上幾個人包括介紹人,帶上必備的定婚禮物,諸如現(xiàn)金、穿戴用品、豬肉、活雞,金銀首飾等等,到女方家舉行儀式過禮,具體把婚期定下來。

接下來就是“送日子”,或叫“送期程”,即男方家根據(jù)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看好結婚日子,請人帶上禮物到女方家商定具體結婚日子。

結親,就是選定良辰吉日,男女雙方步入婚姻的殿堂,舉行一訂終身的婚慶儀式。這一天,三親六戚,朋友同事等等,都會被邀前來參加隆重的婚禮,設宴款待。

上面說的都是人們常常見到的娶親嫁女的一般普通規(guī)矩,不足為奇,也不足掛齒。奇怪的是,現(xiàn)在的婚姻實在是不同尋常,動不動就是十幾二十萬的天價彩禮錢,動不動就是要講車講房講存款,讓人承受不起,不得不成為婚姻的奴隸。特別是男方家,父母為了要接進一個兒媳婦,辛辛苦苦掙錢,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也要湊齊女方家需要的彩禮錢。

據(jù)我所知,大部分嫁女兒的父母都是需要彩禮的,因而接兒媳婦的男方家是必須要送彩禮的。這已經(jīng)成了很普遍的社會思維和社會現(xiàn)象。

但也有不要彩禮或少要彩禮的家庭,只不過是極少數(shù)。他們認為,只要年輕男女互相看得上,信得過,情投意合,愿結百年之好,愿相互托付終身,也就簡簡單單舉辦一下婚禮,就算完成一件婚姻大事。

現(xiàn)在有的人家嫁女兒,彩禮要的多,并不是說明自家姑娘很值錢,而是認為自己養(yǎng)育女兒很辛苦,要在嫁女兒的時候趁機圖回報撈一把,實際上就是索要辛苦費,說白了就是變相賣女兒。由于有這樣一些借嫁女兒大肆索要錢財者,于是乎社會上就有更多攀比者涌現(xiàn),造成當今天價婚姻比比皆是,讓多少人不堪重負,成了婚姻的奴隸,甚至有的人家因婚致貧,因婚返貧。

有的人接兒媳婦,彩禮送得多,并不是說明自己家里很有錢,大部分是被逼迫不得不這樣,東借西湊,拖錢拉賬,打腫臉裝胖子,萬不得已而為之。曾經(jīng)流傳著這樣的諺語:養(yǎng)個女兒是銀行,養(yǎng)個兒子瞎白忙。足以說明索要彩禮的重負。

當然也有極個別的有錢人家,有意無意都在抬高市價,不僅在娶親嫁女的時候出手闊綽,大講排場,大鬧闊氣,而且在其它場合也是喜歡比吃比穿,以揮霍為榮,以豪華為耀,以奢侈顯貴。可以說,許多污糟的社會風氣就是這些喜歡攀比之人帶壞了的。

有人說,娶親嫁女,自古以來是家庭喜事,是人生大事,索要彩禮或送彩禮,都是人之常情,并且要以送彩禮的厚重體現(xiàn)男方家的富有,體現(xiàn)女方家的價值觀。竊以為,這都是一種庸俗的思維和低級趣味。嫁女兒不是賣女兒,必須要價多少,娶媳婦不是買媳婦,必須出價多少。

記得在小時候,城里人結婚看重的是男方家有沒有“三轉一響”,即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收音機。至于農(nóng)村人結婚,就是男方家送幾段布給女方家做彩禮作嫁衣??涩F(xiàn)在就大不一樣了,相當一部分人講的是有沒有高檔車,有沒有豪華房,有沒有大額存款,把婚姻作為一種追求物質(zhì)享受的渠道。

最近看到一條新聞,說的是一對青年男女,雖然自由戀愛,但卻不能自由結婚,原因是女方的父母索要天價彩禮無法兌現(xiàn),便極力阻止,于是導致青年男女雙雙尋短,以示抗議父母的過分要求。結果,一樁美事就這樣毀于一旦,一對相戀男女就這樣了此一生,自然當父母的后悔不已,都說是自己害了他們。這種因天價婚姻而導致的悲劇,其實并非個例。故有感而發(fā):

天價婚姻害死人,民怨聲聲早沸騰。

誰能伸出回天手,避免人間演悲情?

說到娶親嫁女,我認為是簡單些好。記得我和妻子經(jīng)人介紹認識以后,就相邀面見雙方的父母,取得父母的同意,然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進一步了解,便把婚戀關系正式確定下來,待到雙方都覺得值得信賴了,就確定結婚時辰舉行完婚儀式。在這期間,我可以坦率地說,我的岳父岳母十分開明大義,其女兒也十分通情達理,根本沒有提出什么認親彩禮訂婚彩禮等等之事。雙方家庭都是既簡簡單單又熱熱鬧鬧的舉辦婚禮,就算為兒女完成了終身大事。我再坦率地說,我岳父岳母的八個子女都是這樣操辦的,從來沒有向?qū)Ψ郊依锼饕^什么彩禮或送豐厚彩禮。這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是很難能可貴的,即使是在今天,也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更難能可貴的是,直到今天的下一代,娶親嫁女都是承襲上一代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家風,新事新辦,省事,省力,省錢,省心,并且兒女們家家都是子孫滿堂幸福美滿。

我也嫁過女兒,我就是繼承弘揚前輩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傳統(tǒng),不要男方家一分錢的彩禮,不收男方家一分錢的禮物,即使男方家提出給彩禮,我也堅決拒絕。這不是我的自吹自擂自我標榜,也不是我有多么先進和多么覺悟,我只是覺得只要年輕人相互滿意,他們組合家庭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當父母的不必要有過多的要求,更不必要有過多的干涉。并且打心眼里確實看不慣那種動不動就是獅子大開口的彩禮索取,動不動就是以彩禮的多少要挾對方,動不動就是以彩禮的多少作炫耀。我的觀點是,父母把兒女撫養(yǎng)長大成人,他們能夠自食其力,能夠?qū)ふ蚁喟榻K身的心儀人,組成家庭,相依相靠,作為當父母的,就幫助他們完成心愿了事,不需要在他們身上設什么障礙,提什么過分的要求。今后的路需要他們?nèi)プ?,生活需要他們?nèi)ミ^,只要他們順順利利,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過好自己的生活,就是父母的最大心愿和最好的福氣。

有人說,女方家不要彩禮,這樣太便宜男方家了,以后很可能會受到歧視,把女方不當人看待,甚至會出現(xiàn)隨意離婚的事情發(fā)生,認為以高價彩禮可以捆綁婚姻的牢靠。其實不然,婚姻的牢靠是男女雙方感情深厚的體現(xiàn),并非金錢多少的捆綁。如果真是這樣,那么,那些天價彩禮而又大操大辦的男女,為什么有的說離就離了,而且離婚率還比較高,這其中之原因應該是不言而喻的,不能不說是只重金錢不重感情的結果。

關于結婚之事,還有一種浪費值得商榷,那就是青年男女喜歡擺拍的婚紗照?,F(xiàn)在的人趕潮流,玩時髦,追新奇,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比如把婚紗照放大一兩米高,幾十斤重,像做廣告牌一樣,看起來雖然漂亮,但實際價值幾乎為零。我曾經(jīng)幫一個年輕熟人搬過家,其中就有這種婚紗照,大的幾十斤,小的也有十幾斤重,實際就是幾塊大塑料板制成的,棄之可惜,用之無處安放,只好丟在儲藏室里蒙塵垢面。我粗略劃算一下,制作這些大婚紗照,包括婚紗相冊,至少一兩萬元,實際真正有保存價值的就是小巧玲瓏的婚紗相冊。

關于結婚這事,更值一提的是鬧婚,也就是在結婚的當天,男女青年尤其是男青年們聚合一起,以取樂方式,鬧新房,鬧新郎,鬧新娘,鬧伴娘,可謂一幫烏合之眾,烏煙瘴氣,烏七八糟。

在現(xiàn)實中我曾經(jīng)看到過,在網(wǎng)上也曾見過不少,反正鬧婚方式已經(jīng)完全變種了,變態(tài)了,變味了,不是一種文明的熱鬧,而是一種魔鬼般的胡鬧。

君不見,有的鬧婚者把新郎脫得精光,用繩子拴在大樹上,叫他唱歌,叫他做怪樣,叫他學動物叫,等等。有的是用油漆在新郎的臉上身上到處亂涂亂畫,涂得怪模怪樣。有的讓新郎脫光扮牛拉車,讓新娘坐在車上,一群人在后面吆喝著。有的是把新郎和新娘捆在一起做無聊動作。更有甚者,有的把老公公當牛拉車,讓新娘子坐在車上,裝扮接兒媳婦。

在臨近地區(qū)遵義,曾經(jīng)有一個新郎,被鬧婚者用各種顏色的油漆涂得滿身像迷彩,像斑馬,新郎為了洗掉油漆,便叫人幫他找來汽油清洗,結果不慎引起火災,把全身燒成重傷,差點丟了性命。此事的終結,就是在法庭上相見,凡是參加鬧婚的人,總共賠償新郎35萬多元了事。總之,在鬧婚中有鬧傷人的,有鬧出人命的,有鬧得不歡而散的,有鬧得傷了親情友情的,等等。

現(xiàn)在有的鬧婚方式,實在令人作嘔,不僅野蠻,而且低俗、下流,傷風化,純屬胡鬧,搞惡作劇,侮辱人格,愚昧至極,與今天推崇的文明進步格格不入。我不知道參加鬧婚的人怎么想得出來做得出來。我也不知道,新郎新娘為什么能容忍那些無聊之輩任意胡來?這明明是在折騰自己,是在以侮辱自己而取樂,為什么還容忍那猢猻們?nèi)涡院碗S意?

不過我也看到過很有脾氣很有個性的新娘子。這是網(wǎng)上報道的,有一位新娘子由于不滿意鬧婚者反反復復從后面按她的頭給老公公磕頭,便轉過身來幾耳光扇在鬧婚者的臉上,當時一下子把看熱鬧的人們都嚇得目瞪口呆,驚訝不已。據(jù)網(wǎng)友們的點贊評語,都說新娘子做得對,做得好,有脾氣,有個性,有價值,這幾耳光是在作自我保護的有力回擊,是在向愚昧的鬧婚者重拳出擊。說實在話,在這種情況下,新娘子是迫不得已,才做出絕不能忍氣吞聲受辱,絕不能一忍再忍受虐的決定。我也很贊成新娘子的這種做法,對于無聊之輩就是要給以無情還擊,絕不能講情面,絕不能留面子。

娶親嫁女,家家有之。要彩禮也好,送彩禮也罷,我認為任何時候都要講實際,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具體操作,不能一概而論。作為女方家不要過分索取,作為男方家也不能過分吝嗇。不管怎么說,以恰到好處為宜,以表達心意為好,以雙方都能承受為佳。當然,如果有不要彩禮不送彩禮就能完成婚姻大事的,就是最好不過,阿彌托福,值得倡導。

娶親嫁女,自古乃人生之大喜事,按約定風俗熱鬧熱鬧未嘗不可,但不必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更不能助推攀比之風。現(xiàn)在有的人舉辦婚事,不僅是以彩禮的厚重為榮,而且以接送時的豪華婚車隊伍為耀,更以婚禮的隆重博彩。據(jù)我所知,絕大部分人們都是反對大操大辦的風氣盛行,極力主張婚事新辦,婚事簡辦,移風易俗,推行節(jié)儉,崇尚文明,崇尚進步,以省時、省事、省錢、省力、省心為最佳。

可喜的是,為了制止愈演愈烈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婚俗之風,現(xiàn)而今各級政府各級組織都在制訂措施,訂立條約,出臺政策,限制天價婚姻和濫辦酒席的不良風氣。愿這一重大舉措全面實施卓有成效!

[核稿:周文波  責編:張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