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
■■ 鐘以琴 俗話說,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好好說話體現(xiàn)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素質(zhì),展現(xiàn)一個人的人格和魅力。有些人會說我性格直爽,說話就這樣,殊不知,那并不是直爽,是自我和自私。 好好說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爭端。其實一個人的修養(yǎng)往往藏在與人相處的細節(jié)里,藏不住,遮不住,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反映出你的氣質(zhì)。不要以為用氣質(zhì)就是形容一個人有多好,氣質(zhì)也分好壞。曾看過一篇文章,里面舉了個例子,大概是說某人和別人鬧了點矛盾,就在朋友圈隨意發(fā)泄。我們總以為朋友圈是自己的私人所有,想怎樣就怎樣,可我們忘了,我們的朋友圈面向的是所有可見的人。不知你會不會回過頭去看自己的朋友圈,審視過去的自己?我會,有時看著自己的朋友圈,會覺得當時的自己好幼稚,甚至有點可笑。 好好說話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記得卡耐基《人性的弱點》里有句話:發(fā)脾氣有用嗎?換言之,不好好說話有用嗎?沒用,甚至?xí)m得其反。我們總以為好好說話是小聲小氣,其實不然,一個人有沒有好好說話是通過語調(diào)、語氣以及所用言辭表現(xiàn)出來的。有些人說話聲音如打雷卻不會讓人生厭,有些話溫吞吞卻刺耳。 小時候愛哭,那時母親聲音稍大點就覺得母親在吼自己,就哭。后來慢慢明白,起決定性因素的是語氣。之前認識一個朋友,是那種說話做事都無可挑剔的人,身邊朋友都覺得他脾氣好,只有熟悉他的人知道他一旦發(fā)起脾氣來沒人招架得住。 不好好說話會死么?你肯定也聽過這話。好好說話不會死,不好好說話卻會讓人不舒服。我們總以為在親近的人面前可以表現(xiàn)最差的一面,可我們錯了。你憑什么認為親近的人就可以接受滿嘴全是刺耳之語的你。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良言留下的溫暖也許只會讓人記一陣子,惡語留下的傷卻會讓人記一輩子。 好好說話,許自己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好好說話,對自己負責也對別人負責;好好說話,站在別人的角度,體會別人的心情;好好說話,就像三月的春風、六月的雨、臘月的雪,適時而不造作。 [核稿:周文波 責編:杜魏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