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憶趣

發(fā)布時間:2017-02-09 本文來源:宣傳科 作者: 系統(tǒng)

   周建宏

金猴辭舊歲,彩鳳迎新春,又是新的一年到來。此時,每年要放長假,遠方的游子不惜千里萬里返回家里。因而中國的過年歷來被稱為團圓年,和諧年,它象征著團結(jié)、祥和、興旺,人們對新的一年寄予著希望,年味十分濃厚,值得回味。

小時候是十分盼望過年的,過年就有好吃的,好玩的,還有新衣服穿,收到壓歲錢,還要到親戚家拜年,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好吃好耍,過年成為小孩子們的夢想。因此,有諺語這樣說:“娃娃盼過年,大人怕種田”。意思是說,小孩子們過年了能夠好吃好玩,但大人們一過了年就要開始忙農(nóng)活了。

過去雖然物質(zhì)不像現(xiàn)在這樣豐富,但一般來說,殺年豬,熏臘肉,推豆腐,貼春聯(lián),放鞭炮,掛燈籠,打糍粑,磕糯米面,是不可少的“年貨”內(nèi)容,只不過是富裕人家要籌辦多一些,貧困人家要少一些。這些年俗基本承襲不變,并且是隨著社會發(fā)展越來越豐富多彩。

過去的文化生活確實十分枯燥,農(nóng)村不通電,不通公路,與外界基本無信息溝通,根本談不上看演出,看戲劇,更說不上看什么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人們除了種地還是種地,基本不出遠門,所以也沒有忙忙碌碌的“春運”一說。鄉(xiāng)親們逢年過節(jié)最熱鬧的是圍坐火邊天南海北的吹殼子?;蛘哂泻檬抡哐s一幫子年輕人跳大神,烘托過年的氣氛。這是現(xiàn)在很難看到的甚至已經(jīng)被遺忘的一種民俗活動。

跳大神,是需要場地和一些道具的。當時這是一種很吸引人的帶迷信色彩的活動。就是砍一棵比較粗的桃木樹叉,把粗的一節(jié)雕刻成人像的上半身,分椏的兩叉修整成像人的兩只腳,開叉部分和人頭部分用紅布包扎好,高矮兩尺左右,上身和腿腳長短基本相等。一切就緒后,所謂的法師就擺個水碗在包好紅布的桃樹叉前面,點燃幾炷香,燒幾匹錢紙化在水碗里,然后裝模作樣念念有詞禱告一番,反正是默念了很多很難聽懂聽不明白的禱告語??傊褪乔笊癖S悠桨玻S禹樌?,保佑發(fā)財之類的祝福語,而后就供在神龕板上。這就是人們心目中虔誠膜拜的“桃神菩薩”偶像,也有人說成是“桃架菩薩”。

每到晚上,大家吃了飯后就集中到供“桃神菩薩”的人家堂屋里,如聚會一般。堂屋正中供奉著紅紙書寫的“天地君親師位”,俗稱“天地菩薩”牌位。神龕板上有插香蠟紙燭用的方形泥料底座,再就是一盞小煤油燈的光亮把那堂屋照得勉強能分辨出人們的面孔。

當人們聚集得差不多以后,跳大神活動正式開始。首先由兩位力量相當?shù)哪贻p壯男,面對面各站一邊緊緊握住“菩薩”的兩只腳,高高舉過眉頭,其他的圍觀者就咿咿呀呀的有節(jié)奏地哼唱著“請神”的咒語。

說來也怪,不知是真的有神靈感應呢,還是舉“菩薩”者的手發(fā)抖的原因,不大一會兒,那高高舉起的“菩薩”似乎在空中顫抖搖擺起來,只見頭上的紅布飄來飄去的,此時有人會說:“神請來了”。

這時,兩位壯漢也會隨著菩薩的顫抖以瘋作邪的全身抖起來,然后情不自禁的邊抖邊跳邊轉(zhuǎn)圈,達到頂點時,兩人的四只腳蹬在一起,仿佛集中踩在一個點上,各自握住“菩薩”的一只腳抓緊抓牢,兩雙手幾乎拉直在一個水平線上,只見“菩薩”懸在空中晃來晃去的,成了二人力量對拉的焦點。每到精彩十分,人們就會異口同聲夸贊表演者的功夫和菩薩的神力,而后兩人更是越轉(zhuǎn)越起勁,并把身子綁直往后仰,借助慣性越轉(zhuǎn)越快,把圍觀的人們一下子嚇得往后退,如果動作慢一點的就會被撞滾去多遠,引起滿堂哄笑?,F(xiàn)場那情景,是比較刺激的,可以說既讓人樂不可支,又令人心驚膽戰(zhàn),要不是“菩薩”的分肢處被紅布包扎得結(jié)結(jié)實實,極可能被壯漢掰成兩半,轉(zhuǎn)起圈來絕對被慣性甩出老遠,四仰八叉,或者打個半死。奇怪的是,看起來雖然有危險,但輪流上陣跳大神的人爭先恐后。凡上場表演者,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各自結(jié)對子,必須力量相當,不然就不能搭配,一是不精彩,二是容易把力氣小的甩滾倒。每輪流一次,就要重新“請神”一次。這樣的跳大神,既是自娛自樂,還可以鍛煉了身體,一舉幾得,人們樂此不疲,忘卻了寒冷。

還有一種值得回味的就是“打清醮”。這是沿襲古時祭神的一種活動。其原始目的就是農(nóng)民百姓對上天神佛的庇護表示感謝,或祈求平安而舉行的隆重祭典,是一種人與鬼神溝通的儀式。

這種活動基本都是在正月初至元宵節(jié)之前開展,由比較有威望有資本的人號召和組織,有先生有道士參加,場面比較熱鬧?;顒雨犖辇嫶螅侠仙偕倌心信?,愿者不拒。每到一處,敲鑼打鼓,經(jīng)幡飄動,尤其那紙人紙馬,乃至十二生肖的紙扎模型,被人們抬著一路招搖過市,十分吸人眼球,特別是小娃兒們最喜歡追著看熱鬧。組織者一路上遇到廟宇或有土地菩薩的地方,都要停下來燒錢化紙,作揖磕頭,念念咒語禱告一番祭祀一番。每到一戶人家,也要禱告祝福一番,然后把念過咒語畫有佛法的一小張紅紙貼在門頭上,以示保佑來年五谷豐登平安順利。凡被送神祈福的人家,隨其自愿,或多或少用錢物表示感謝。

當然還有不愿寂寞的年輕人,則是邀約上山打獵,追野兔,捉山雞,一天到晚,不知疲倦,奔于深山老林荒丘野嶺。特別是大雪天,是人們喜歡打獵的好時光。因為雪地上容易留下動物的腳印,只需沿著獵物的腳印直接追到窩里抓活的。每每遇上這種情況,兔子是難逃劫數(shù)的。只有山雞可以掙扎,因為它長有翅膀,可以一翅飛去多遠,但即便如此,也會被聰明的人們分組合圍,追得有翅難逃,直至累得顧頭不顧尾,鉆進草叢里活活被捉,成為人們的盤中餐口中食。

如今時過境遷,山上很難看到野生動物了,即使人們有打獵的那個興趣,也沒有那個目標,因此難有追山打獵的玩法了,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過去的那種跳大神、打清醮之類帶有迷信色彩的民間活動也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看電視、電影,看演出,猜燈謎,玩游戲,逛商店,游公園,打麻將,斗地主,發(fā)微信,玩網(wǎng)聊等等。雖然名堂多了,玩法多了,但由于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仿佛缺少了許多過年的感覺。

年年歲歲花相似,如今生活天天都像過年,小孩子們盼過年的愿望不是那么迫切,大人們也漸漸淡化了那濃濃的年味,甚至有的人已經(jīng)不在乎過年與不過年了,無非是在情感上敷衍把那幾天年過完了事,這也是一種進步吧!

[責編: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