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血管外科成功完成全市首例胸骨下段小切口食道超聲引導非體外循環(huán)下室間隔缺損微創(chuàng)封堵術
本網訊 ( 杜魏岑 文/圖) 5月5日,心胸血管外科全市首例胸骨下段小切口食道超聲引導下室間隔缺損微創(chuàng)封堵術患者康復出院,為慶祝患者恢復良好,心胸血管外科特地為患者送上鮮花表示祝福。
來自納雍縣董地鄉(xiāng)小田壩村的一名七歲的患者出生后,在當地防疫站接種疫苗時,醫(yī)生聽診發(fā)現患者心臟有雜音,但當時未引起家長重視,患者沒有及時得到規(guī)范化診治。隨著患者長大,遂出現勞力性胸悶、氣促等先心病癥狀,并經常發(fā)生反復肺部感染、感冒。今年3月到我院就診后,心胸血管外科醫(yī)師為患者完善各項檢查后,明確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肌部缺損”,建議手術治療,但患者當時因“上呼吸道感染”未住院治療。
手術情景
針對患兒上呼吸道感染的情況,心胸血管外科醫(yī)務人員積極對癥支持治療,直到上呼吸道感染治愈后,準備為患者實施手術。但患兒年齡小,體質較弱,手術風險和麻醉風險高。充分與家屬溝通后,心胸血管外科組織麻醉科、心血管內科等相關科室專家進行術前討論,對患兒手術適應癥、手術禁忌癥、手術方式、術中、術后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意外進行了認真討論。
據韋高翔介紹,該患者室缺直徑大小有6mm,對于小孩子的心臟來講是比較大的,造成明顯的左心臟分流,因缺損在室間隔肌肉部分,開放手術對這種室缺較難處理,難以找到室缺。而在超聲引導下行介入封堵術,具有不損傷胸骨、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術后輸血少、疼痛輕、恢復快、切口小、減少感染風險、縮短住院時間等優(yōu)點,且不需要體外循環(huán),手術過程中心臟一直跳動,可用最小的創(chuàng)傷達到治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