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僅3天 母嬰血型不合罹患溶血病 醫(yī)院急救治 新生兒全身換血重獲新生

發(fā)布時間:2016-01-18 本文來源:宣傳科

□ 周文波  肖桂楓 

 

出生僅3天、血型為ARHD陽性的新生兒,母親的血型卻是ORHD陽性,母嬰血型不相合導致溶血,若不及時救治,將留下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新生兒科成功實施“雙管同步換血術”,嬰兒脫離險境獲新生。  

 

113,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舍得彝族鄉(xiāng)的王秀芝夫妻倆臨離開新生兒科時,捧著孩子高興地與醫(yī)護人員合影留念?!艾F(xiàn)在孩子在吃奶、各項反應等方面,都和正常嬰兒沒有什么區(qū)別,畢節(jié)市第一人民新生兒科醫(yī)生護士們對孩子精心的救治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們一家人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采訪王秀芝時,夫妻倆興奮地告訴筆者。

 

換血前

 

                                               A 命運多舛  出生3天生命垂危

15,家住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舍得彝族鄉(xiāng)的王秀芝在云南省鎮(zhèn)雄縣人民醫(yī)院產下一男嬰,但孩子無明顯誘因皮膚黃染,從面部逐漸延及軀干、四肢,隨后嬰兒病情加重,出現(xiàn)了極重度黃疸,精神反應很差,嗜睡,后來拒絕吃奶。王秀芝夫妻倆被孩子的病情嚇得手足無措。

經多方咨詢,為進一步診治,18,王秀芝夫妻倆決定帶著出生僅3天的孩子來到我院診治。16時許,門診以“膽紅素腦病”收入新生兒科。經查,嬰兒皮膽紅素為33mg/dl,血清紅素值高達553umol/L,生命垂危。據(jù)新生兒科副主任、主任醫(yī)師許萍介紹,嬰兒血型為ARHD陽性,而母親血型則為ORHD陽性,母嬰血型不相符合。主要緣于懷孕時,胎兒的紅細胞進入母體內,刺激母體產生大量對胎兒不利的抗體,破壞了胎兒的紅細胞,嬰兒因體內膽紅素增高罹患ABO溶血病。主要表現(xiàn)有皮膚黃染、吃奶差、反應差、刺激哭聲弱等癥狀,若不及時進行換血治療,腦損害將加重,將遺留下嚴重的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  

 

 

                              換血中                                                                         換血后

 

                                                 B 緊急換血  新生嬰兒脫離險境

時間就是生命,緊急救治嬰兒刻不容緩。

17時許,許萍召集新生兒科醫(yī)療專家,對嬰兒的病情進行會診。經會診討論,嬰兒病情具有換血指征,在與嬰兒母親王秀芝夫妻倆溝通并征得同意后,醫(yī)療專家組決定對嬰兒實施“雙管同步換血術”,即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

在新生兒科、輸血科、檢驗科等相關科室的配合下,醫(yī)護人員立即投入換血的術前準備工作中,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比賽已經拉開序幕,一部記錄醫(yī)術與激情的經典劇目正在上演。新生兒科全體醫(yī)護人員準備換血的消毒鋪巾、換血所需器械及敷料,輸血科準備血源,檢驗科人員再次完善各項輔助檢查……

當晚,新生兒科燈火通明。2220分,換血正式開始。

股動脈插管及靜脈通路的建立,動、靜脈穿刺……在持續(xù)的心電監(jiān)測中,嬰兒置于遠紅外線輻射搶救臺上,許萍在整個換血過程親自操作并作技術指導,護士李若花進行動、靜脈穿刺成功后,在副主任醫(yī)師何學坤、主治醫(yī)師陳群嫦、住院醫(yī)師肖玉,護士長羅應琴、護士武興、羅揚等的協(xié)助下,嚴密監(jiān)測嬰兒面色神志、記錄生命體征變化,特別是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手術情況、出入血量,以及完善術中相關化驗,巡回護士負責血瓶更換,藥物應用,接送生化標本等,在全體人員的緊密配合下,換血手術有條不紊地進行著。330ml紅細胞及165ml血漿源源不斷地從嬰兒動脈通道輸入,輸液泵從嬰兒動脈通道泵出動脈血。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在手術室,許萍一直與醫(yī)護人員密切觀察,確保輸注紅細胞及血漿的速度之和與泵出血液的速度相等,并密切監(jiān)測嬰兒生命體征、末梢血糖、尿量及血氧飽和度,同時復查血氣分析、血常規(guī)、肝功能、電解質及凝血功能。

19凌晨1:30分左右,經過3個多小時全力以赴的精心救治,換血手術終于順利結束。整個換血過程,嬰兒生命體征平穩(wěn),于術后執(zhí)行NICU護理常規(guī),對嬰兒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嚴密監(jiān)測體溫、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對嬰兒予藍光治療輔以其他綜合治療,嬰兒病情穩(wěn)定,黃疸明顯減輕,復查總膽紅素為260umol/L,無任何特殊不良反應。

據(jù)許萍介紹,新生兒換血術是治療嚴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最主要的方法,也是一項風險高、操作難度大的手術,傳統(tǒng)的換血術是達不到現(xiàn)在這樣的治療效果的。新改良的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是一種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嚴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方法,主要用于重癥母嬰不合的溶血癥,換血可以及時換出抗體和致敏的紅細胞,快速降低血清膽紅素,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fā)生,同時糾正貧血。但換血術需要有過硬的動脈穿刺技術,特別是只有3天大的嬰兒,在環(huán)境準備、物品準備、血源準備、工作人員準備、嬰兒準備甚至嬰兒家長的準備上,都要做到萬無一失。嬰兒在換血手術中,隨時可能會現(xiàn)各種意外情況,如出血、空氣栓塞、心臟停搏、感染的可能都明顯高于其他人,更需要嚴格無菌操作、防止肢體循環(huán)不良等,相對難度更大,風險更高,另外,由于寶寶太小,安撫家長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做好手術全過程的準備、配合和護理是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手術并發(fā)癥的重要保證。 

 

 

合影留念 

 

                                                 C 重獲新生  夫妻感恩惜別醫(yī)院

從嬰兒入院到換血結束,整個過程持續(xù)了9個多小時,由于長時間專注于觀察記錄,精神高度集中與緊張,醫(yī)護人員們個個累得筋疲力盡,幾近虛脫。

113上午9時許,筆者來到新生兒科采訪時,醫(yī)護人員正為換血后的嬰兒沐浴,其黃疸已經消退,哭聲宏亮。嬰兒的母親王秀芝高興地告訴筆者,現(xiàn)在孩子在吃奶、各項反應等方面和正常嬰兒無異,正準備辦理出院手術,非常感謝新生兒科全體醫(yī)護人員的愛心救治。

“經過換血后的嬰兒血清膽紅素已降至正常水平,已具備出院條件,盡管手術下來大家都累得幾乎說不出話來,但能從死神的手里成功搶救出嬰兒,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許萍興奮地說。

940分左右,王秀芝夫妻倆已為孩子辦理完出院手續(xù),并將踏上回家的路。臨行前,夫妻倆手捧著孩子依依不舍與新生兒科醫(yī)護人員合影留念?!艾F(xiàn)在孩子在吃奶、各項反應等方面和正常嬰兒沒有什么區(qū)別,孩子在畢節(jié)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救治期間,醫(yī)生護士們精心的救治和無微不至的關懷,這輩子我們一家人都不會忘記,非常感謝新生兒科全體醫(yī)護人員搶救了孩子的生命?!闭f起醫(yī)護人員救治孩子的經過,王秀芝不禁熱淚盈眶。

在這場與時間賽跑、與命運抗爭的角逐中,新生兒科全體醫(yī)護人員憑借精湛的醫(yī)療技術和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

 

 

 

[責編:唐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