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血管外科成功為91歲高齡患者完成腹主動脈覆膜支架腔內隔絕術
本網訊 (杜魏岑 文/圖) 4月12日,心胸血管外科手術團隊成功為一名91歲高齡患者完成腹主動脈覆膜支架腔內隔絕術,目前患者恢復良好。
家住七星關區(qū)的91歲高齡患者何先生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2014年患者在外院確診為“肺源性心臟病”,曾多次在該院和我院住院治療,病情好轉后出院。今年4月10日,患者突發(fā)胸痛,呈持續(xù)性撕裂樣劇烈疼痛,疼痛牽扯至背部及上腹部,伴惡心、嘔吐,嘔吐后疼痛明顯緩解,
查看患者恢復情況
入院后,心胸血管外科醫(yī)生為患者完善相關檢查后,初步診斷為腹主動脈瘤并附壁血栓形成,冠心病房顫心律,肺部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左腎囊腫,手術指征明確,無絕對手術禁忌癥。
術后,患者被送至心胸血管外科監(jiān)護室監(jiān)護治療,生命體征平穩(wěn),目前已能正常飲食,正常大小便,并下床活動。
據韋高翔介紹,已91歲高齡的患者合并有肺心病,手術風險非常高,術后易出現截癱、肺部感染、胃腸道缺血壞死、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并發(fā)癥,如果選擇全麻會脫不了呼吸機,最后肺部感染極有可能導致呼吸衰竭死亡。為了減少患者肺部感染加重的機率,為患者選擇局麻,所幸手術非常成功,患者沒有出現術后并發(fā)癥,肺部感染明顯好轉。
據悉,腹主動脈瘤是因為動脈中層結構破壞,動脈壁不能承受血流沖擊的壓力而形成的局部或者廣泛性的永久性擴張或膨出。腹主動脈瘤主要發(fā)生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壓病和心臟疾病,但年輕人也偶爾可見。男性多于女性。手術方法有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和動脈瘤切開人工血管移植術。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自臨床應用以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及獲得了良好的遠期效果,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該法具有創(chuàng)傷小、康復快的優(yōu)點,尤其適用于不能耐受手術的高危病人。
[核稿:周文波 責編:杜魏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