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內鏡中心開展兩例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
本網訊 (吳梅 劉家琨 文/圖) 近日,在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肝膽外科王旭浩主任醫(yī)師的指導下,經我院普通外科二病區(qū)(肝膽外科)、麻醉科、消化內科、消化內鏡中心共同合作,成功完成兩例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填補了畢節(jié)市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
54歲的女性患者到我院就診,經B超、CT+MRCP檢查,診斷為膽總管、膽囊管結石并低位膽道梗阻,為患者實施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EST)+內鏡下鼻膽汁引流術(ENBD),成功取出結石,最大直徑約1cm,術后患者病情平穩(wěn),未出現出血、發(fā)熱等不良反應,縮短了住院時間,讓患者獲益,恢復很快。另一位52歲的女性患者,CT+MRCP提示胰頭占位。在實施ERCP檢查中,發(fā)現十二指腸球腔嚴重狹窄,王旭浩考慮由外壓引起,結合該患者的影像學、胃鏡等檢查,初步診斷為胰頭占位,癌變可能性大,建議該患者由外科手術處理。
手術情景
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誕生于60年代后期,醫(yī)生將十二指腸鏡插至十二指腸降部,找到十二指腸乳頭,由活檢管道內插入造影導管至乳頭開口部,注入造影劑后x線攝片,以顯示胰膽管的技術,成為診斷胰腺和膽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在ERCP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EST)、內鏡下鼻膽汁引流術(ENBD)、內鏡下膽汁內引流術(ERBD)等介入治療,由于不用開刀、創(chuàng)傷小,住院時間也大大縮短,深受患者歡迎。
適應癥:原因不明的阻塞性黃疸疑有肝外膽道梗阻者。疑有各種膽道疾病如結石、腫瘤、硬化性膽管炎等診斷不明者。疑有先天性膽道異常或膽囊術后癥狀再發(fā)者。胰腺疾病:胰腺腫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腫等。
禁忌證:嚴重的心肺或腎功能不全者;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發(fā)作;嚴重膽道感染;對碘造影劑過敏。
ERCP技術難度大,要求高,與傳統(tǒng)的手術方式相比,花費少、恢復快、創(chuàng)傷小,不但可以檢查、診斷,而且還可以手術治療。消化內鏡中心ERCP技術的成功開展,填補了畢節(jié)市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
[核稿:周文波 責編:杜魏岑]